检测机构伪造47份报告,被罚20万元!有期徒刑十个月至六个月!
所属分类:企业新闻 阅读次数:548 发布时间:2024-07-18
作为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有权出具盖有CMA标识、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检测报告,但他们却在采样、实验、报告编写等环节弄虚作假、偷天换日,出具虚假环境检测报告共计47份,违法获利79万余元。
经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分别判处被告单位杭州市H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H检测公司)罚金20万元,判处被告人徐某妤等3人有期徒刑十个月至六个月,各并处罚金,对认罪认罚的从犯刘某适用缓刑。主犯徐某妤不服,提出上诉。今年5月27日,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至此,这起由最高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联合挂牌督办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宣告尘埃落定。
6月6日,该案入选最高检发布的检察机关依法惩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犯罪典型案例。
与排污企业“同流合污”
实际采样工作还没完成,就进行竣工验收;投产使用中的储油库,出口污染物检测值竟只有真实的万分之一;采样员足不出户就出具异地项目检测合格报告……环境监测数据被“污染”的事实触目惊心,而这些仅仅是H检测公司环境检测造假现象的冰山一角。
H检测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环境检测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经营废气、废水、土壤、噪声等项目的检测,具有检测类别13大类1086项。公司主要设有质量管理部、现场检测部、实验部、市场部等部门,徐某妤担任总经理,吕某利担任副总经理,刘某担任实验部经理。
2020年8月,H检测公司承接某储油库竣工验收项目,提供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服务,进行采样、检测并编制环保应急预案、环保验收检测报告。同年12月,该公司出具检测报告,并收取技术服务费用36万元。
2021年4月,生态环境部门对该项目进行检查时发现,报告中非甲烷总烃等指标数据显著低于标准施工方法下的数值,且无采样员出入采样地办公区的记录,H检测公司存在造假嫌疑,且数额较大。
原来,该公司在未如实采样的情况下,虚造了检测数据。违法行径暴露,公司负责人并未悔改,反而一条道走到黑。2021年5月,徐某妤授意吕某利等人伪造一份合同金额为1.2万元的虚假环境检测项目服务合同,并补充伪造原始记录、项目出入登记和采样员衣帽领用记录,以躲避高额处罚。
2021年11月19日,生态环境部门将该案移送至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公安机关于同年12月13日立案侦查。经公安机关商请,拱墅区检察院提前介入。
由于案件涉及环境检测领域,工作专业性强、结果时效性强,且涉案项目众多,需核实细节,检察机关针对案件证据体系提出取证重点、方向的建议10余条,引导公安机关对涉案公司电脑主机存储数据、云端聊天记录、云盘数据进行全面提取勘验,围绕公司经营策略、造假行为模式、涉案人员身份及职责范围等收集证据。
2023年2月21日,公安机关将该案移送拱墅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为准确梳理涉案环境检测报告的虚假内容、犯罪金额,检察机关邀请了具有环境检测领域专门知识的特邀检察官助理提供意见。
案件审查抽丝剥茧,真相层层揭开。“故意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篡改、销毁原始记录”“擅自修改数据”“伪造监测时间或者签名”“未开展采样、分析,直接出具监测数据”……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H检测公司为招揽客户、提升效益,在徐某妤的授意、默许下,吕某利、刘某等人相互协作,通过上述多种方式,在开展环境监测业务过程中弄虚作假,为部分客户出具内容虚假的环境检测报告共计47份,违法所得79万余元。其中,2021年3月1日后出具的虚假环境检测报告共计43份,违法所得42万余元。
2023年7月14日,拱墅区检察院以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依法对H检测公司、徐某妤等3人提起公诉。今年2月29日,法院经审理,全部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并作出前述判决。一审判决后,徐某妤不服判决,提出上诉。
5月27日,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目前判决已生效。对未达刑事立案追诉标准的其他涉案人员,拱墅区检察院向生态环境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移送行政违法线索,建议及时依法处理。
为了承揽业务迎合“金主”
H检测公司的行为并非个例,在环境检测行业中,“包合格”甚至已经成为潜规则。因为“治理费用需要上百万元,成本高收益慢”,排污企业便要求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将检测报告中的毒害指标改为合格。
本应是“环保卫士”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为何沦为了不法企业的“排污保镖”?
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第三方环保服务行业准入门槛低,有很多小规模的环境检测公司为了抢占业务,无底线压低价格,恶性竞争,导致造假风气盛行,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多有发生。为了节省成本,这些公司更使出“浑身解数”,比如少于规定次数进行采样、使用便宜耗材,甚至招聘大学生,让无采样资质的实习生违规进行采样等等。
“检测报告是环境治理、项目整改、竣工验收、行政审批等事项的重要依据。环保服务机构本应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客观、全面,但是部分检测机构却眼红心黑、唯利是趋,与污染企业沆瀣一气,毫无对自然、生命的敬畏怜悯之心,肆意踩踏环保红线。”办案检察官说道。
针对案件审查中发现的环境检测造假乱象与监管漏洞,检察机关决定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加强环境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检察建议,让环境检测报告真正发挥环境保护“守门员”作用。
为什么造假行为屡禁不止?监管盲区如何消除?检察建议怎样实现刚性高效?检察官对辖区内92家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系统梳理,调查掌握近三年辖区内环境检测报告造假行政处罚信息,并实地走访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队、生态环境监测站等部门,深入调研造假行业情况、造假手段、监管职能等问题。
在查询大量法律法规,多方走访调研,借力“外脑”问计专家学者,综合分析机构情况后,拱墅区检察院针对发现的多头监管脱节、执法力度不足、法律责任断层、守法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事前重引导,事中强监管,事后促长效”的全链条治理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制发后,至今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
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组织机构负责人开展专项培训、签订行业承诺书,并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的联动监管,累计查办案件8起,罚没款90余万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人,1起案件入选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十大典型案例。
在长效治理上寻找突破点
“生态环境治理非一地一院之事,更非一时一日之功。短期整改不是终点,生态环境的长效治理才是最终目的。”该院检察长桑涛说。如何延续检察建议的“长尾效应”,防止问题反弹呢?该院在长效治理上寻找突破点,在联动部门、数字监督、行业延伸上打好组合拳,做好案件办理的“后半篇文章”。
坚持“零容忍”的态度,让违法行为无所遁形。拱墅区检察院牵头与公安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共同建立环境检测行业专项治理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联合督办、法律研讨与业务交流,联合对环境检测、环境影响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等重点领域全面排查整治。
让数据跑路,提升监管水平。通过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构建环境检测造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检测能力超载、报告数据异常、仪器耗材缺位为关键要素进行数据碰撞预警,提升智慧算力。
在环境检测行业整治基础上,拱墅区检察院还推动“办理一案”转为“治理一域”,将环境检测数字监督逻辑转化为中介行业弄虚作假乱象监督规则,推动杭州市级层面开展融合监督专项行动,推动中介行业不敢、不能、不愿造假,为营造公平、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提供法治护航。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努力以检察之力融入社会之治,以检察建议小切口书写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大作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获得感,守护绿水青山、海晏河清。”桑涛表示。
来源:我要测